从规划到交通,从建筑到生活,绿色发展理念正贯穿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市城发集团下属绍兴市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坚定不移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重大部署,将绿色建材产业作为核心主业,进一步优化布局,推动产业板块做强做优做大,向“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绿色建造行业综合服务商”的企业愿景不断迈进。
目前,公司围绕“工程科技产业”“新能源投资管理”两大业务板块,先后投资了绍兴市城发建筑工业化制造有限公司、绍兴市城发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市城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绍兴市绿程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绍兴市城安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市奉化元越绿色建材有限公司、浙江城华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及绍兴滨发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在市政交通装配化施工、高性能工程材料研发、建筑弃土绿色循环利用、光伏储能等方面获得了新发展,为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为广大市民带去了便利与实惠,但建设过程总会伴随“发展之痛”——其间产生的垃圾如何处理?能否“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绍兴在建设快速路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作为全国首批“11+5”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如何在大体量的快速路建设当中兼顾工程效率与生态环保,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绍兴市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正是市城发集团基于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快速路配套基地、发展相关工程产业投资体的要求孕育而生的全资子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绿色构筑未来”的发展理念,通过全预制拼装桥梁技术与道路拆除固废资源化全利用技术的应用,将快速路建设对周边环境与市民生活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探索道路拆除固废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市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坚持课题先行原则,与省内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开展资源化利用课题研究。目前,其下属的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泥浆干化稳定土技术,成功将工程泥浆转化为高强度的道路填料。2018年,该项技术首次在越城区鹿湖庄组团东西向道路试点运用,目前道路情况良好。
“使用传统塘渣的路面一般最多两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开裂等情况。若是使用新型材料泥浆干化稳定土的道路,一般可以做到10年内不需要任何的维护和翻修,更能承受大吨位载重车。”下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商务总监宋科解释道。
2021年,市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市内主干道二环北路、霞西路等道路上陆续开展试点应用,试点段工后压实度、弯沉等质量指标均满足要求,验证了技术可行性,并通过试点总结出施工参数和工程经验,为道路拆除固废全量利用的全面推广明确了关键要素。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目前在绿云路智慧快速路上已实现道路固废重生的全面应用,该路段地面道路的建造材料均来源于该道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破解了建筑垃圾处置困难和工程建设建材资源短缺两大难题,市场前景广阔。
2023年11月,城市快速路绿色建造论坛暨道路固废资源化全量利用现场观摩会在我市举办。论坛以绍兴在工业化、资源化两大方向开展绿色建材在快速路的成功应用和创新实践为展示窗口,把握城市高质量建设与绿色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推动浙江省、绍兴市加快绿色建造体系打造,推动更多试点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绍兴”城市建设新格局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可以说,我们既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出路问题,又解决了优质材料短缺的难题,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市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产研中心主任陈晓清说,目前,公司正在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向省内外推广相关技术和管理模式。
除了材料创新,市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还创新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全预制拼装技术,实现立柱、盖梁、箱梁等构件在工厂提前生产,再运至现场精准组装。这种“搭积木”式的施工方式,不仅提高了工程精度,还大幅缩短了工期。
今年3月,公司下属的城交工业公司全新升级的智能化生产线首片T梁梁板成功浇筑,标志着我市桥梁建筑迈入“智造新时代”。
此次改造投入资金超千万元,历时4个月,融入了全自动钢筋加工机器人、AI(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智能温控养护设备等先进技术,关键工序自动化率可达95%,高峰时每小时可加工钢筋制件16吨,半成品可“一键”推送到下一道工序。不仅如此,质量检测也更加精准,自动化机器人检测精度可达到毫米级。
“通过改造,我们打通了与业主的智慧化管理体系,通过数据实时互通,业主方可实时远程追踪生产进度与质量数据,实现‘一梁一档’可追溯管理,为质量保驾护航。”公司下属的城交工业公司总经理何奔洋说,此次智能化升级不仅是城交工业公司的自我突破,更是对绍兴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的助力升级。
全新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效率,工期缩短30%,以杭甬复线三期为例,原需3年的梁板预制周期压缩至2年,匹配项目建设超常规速度需求,以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力,实现工序优化。另一方面,成本也可大幅降低,通过规模化生产与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人力浪费、降低材料损耗率,成本下降10%,为投资提质增效。此外,在产能上,智能化生产线相较常规生产线设备运转高效,每年可新增产量3万立方米,每年可新增产值1200万元。同时,通过高精度检测及标准化流程管控,改变传统生产线依赖人工作业的现状,进一步提升构件合格率,加强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
据统计,目前,我市已经有6条快速路共计11个标段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全预制拼装技术进行高架桥梁建设,共计立柱3567根、盖梁1114.5榀、箱梁3097榀、T梁3248片。目前完成了约113公里高架桥梁的施工并通车任务,平均节省工期约50%,为智慧快速路一期11个项目标段节约了500亩以上的临时用地,减少临时用地占用率达55%,真正实现了高效、节能、环保的目标。
绿色建造,科技赋能。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到全预制拼装技术,市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绿色建造体系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更探索出了一条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今年年初,公司成立浙江城华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向光伏、风电、储能等绿色新能源领域进军,力争推动新能源项目在国资系统内部落地,打造绿色能源发展城发标杆。
来源:市城发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