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缩短嘉兴与绍兴之间的时空距离,推进两地高水平高质量建设,促进绍兴“融杭联甬接沪”战略实施,嘉绍大桥主体工程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2013年7月通过交工验收,开始试运营。2019年7月,嘉绍大桥以96分高分通过竣工验收。2023年7月18日,嘉绍大桥迎来了通车运营10周年。
嘉绍大桥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强涌潮区建桥,当时国内、国际桥梁界都认为,嘉绍大桥是在“最不适宜建桥的地方建桥”。为保护举世无双的钱江大潮,将整座大桥阻水率控制在5%以下,而同类桥梁一般在10%,为此开展了多项结构创新,采用了主航道桥六塔独柱双幅四索面钢箱梁斜拉结构、取消水中区引桥承台、大规模采用3.8米大直径深桩、大直径桩柱一体化桥墩等独特结构,是当时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建设期间,建设者克服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复杂、施工自然环境恶劣、工程结构技术难度高等挑战,成功攻克了世界首创的刚性铰制造安装、强涌潮作业环境8万吨钢箱梁运吊、150根3.8米大直径桩柱一体化桥墩等多项施工难题,《嘉绍大桥关键技术研究》等6项科研项目列入部、省科研计划,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施工中还对大桥结构体系、材料、工艺、施工工法等都进行了不间断创新,共取得发明专利49项,创新工法15项,许多成果在国内其他同类桥梁建设中得到应用。
嘉绍大桥地处“大湾区”发展战略中心位置,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它将沪杭高速、杭甬高速、上三高速等六条分布钱塘江两岸的高速公路联结为一体,长三角地区陆路交通格局发生质的变化,绍兴至上海比原先所耗费行车时间减少一半,绍兴交通区位优势更为凸显,为绍兴全面实施“融杭联甬接沪”区域发展战略,融入长三角,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了高速引擎。
自2013年7月通车运营以来,嘉绍大桥公司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贯彻全寿命成本周期理念,加强大桥结构安全监测,深化桥面交通管理智慧化建设,精细化做好养护管理,大桥安全营运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10年来,大桥车流量保持稳定增长,累计通行车辆1.42亿辆,日均近5万辆,单日最高车流量超10万辆,货车占比在39%以上,没有发生安全有责事故。10年来,大桥实现营收59.97亿元、净利润15.82亿元;法定节假日免费通行1147万辆次、免收通行费4.5亿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世界首创刚性铰箱梁内设置16个螺栓联网点,利用电子监测技术,实现无损监测,确保桥梁结构安全,为全国首家采用箱梁内刚性铰螺栓电子监测技术的桥梁。布设695个传感器、294台软硬件设备,576根斜拉索全部实现智能传感检测,实时监控和传输桥梁结构预警信息。在67座航标基础上增设7座虚拟电子围栏,实现上下游200米范围内扫测全覆盖,解决水上及桥梁下部结构安全预警难题。
桥上装有222路高清摄像机是营运安全管理的“眼睛”,基本实现无死角监管,其中,170路固定摄像机上装有 AI人工智能事件检测系统,可自动监测各类异常交通情况并主动报警,事件主动发现率已达95%以上。10年来,启动各类应急预案350余次,电子巡逻10.96万次,路面巡逻4.74万次,里程104.28万公里,桥面事故发生率保持在每百万辆7起低水平。
2021年,嘉绍大桥作为特大型、特殊性结构、特殊区域建成的桥梁,被交通运输部选定为全国11家公路长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试点单位之一,也是浙江唯一一家。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成果显著,包含一桥一策、一屏集成、北斗智能、航道扫测等众多创新成果,受到交通运输部的充分肯定,省交通运输厅特发表扬信,标志着项目成为国内特大型桥梁数字化管养新标杆。
实施预防性养护,组建由13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养护工程师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路面病害、路面专项设计等专题研究和项目实施。10年来,嘉绍大桥路面养护投入资金总计3亿元,路面养护面积达90958平方米,路面维修费保持低支出,路面性能保持浙江省内领先水平。
组建大桥应急救援中心,成立省内首家交通企业自行建设、自行管理的应急消防救援站,接受119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助力实现“15分钟应急救援圈”。2个CORS站并入省GNSS网络,为社会提供服务。桥梁健康监测数据并网至省交通运输厅,助力交通运输部实现全国特大桥梁运维安全管控。扎实推进帮促共富,先后与新昌县小蒋镇岭脚村、嵊州市石璜镇雅璜村结对帮扶,领导班子多次赴结对村专题调研,找准帮促契合点,把为民实事办好。资助结对社区提升小区服务功能,扩大“护桥尖兵”党建品牌影响力。
10年来,嘉绍大桥先后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钱江杯、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林登少奖、国际路联杰出工程设计大奖、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工程项目特别优秀奖“菲迪克奖”、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工程创新奖”特等奖等荣誉,充分体现嘉绍大桥的创新、高质量和杰出的专业水平。